经颅磁刺激,英文(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缩写TMS。是一种利用脉冲电磁场和交变电磁场,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利用电磁产生的感应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位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发生反应。
重复性rTMS经颅磁刺激的优势: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与单脉冲经颅磁刺激(TMS) 原理相同,不同的是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在神经元不应期也可以刺激,所以能兴奋更多水平方向的神经元,不仅引起生物学效应,影响刺激局部和功能相关的远隔皮层功能,实现皮层功能区域性重建,而且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可持续刺激停止后一段时间,已成为研究神经网络功能重建的良好工具。
rTMS经颅磁刺激克服了电流不能进入颅脑的缺陷:
颅骨是不导电的生物体。采用传统的电刺激方法电流无法进入到颅内,电流就无法刺激到大脑。而电磁具备了与生物组织磁导率基本一致的特点、磁力线很容易无创伤地穿透颅骨到达脑内较深层组织,电磁直接作用在脑细胞上生成感应电流,在适当加大电流的情况下,电场可有效改变细胞自身的膜电位,促使细胞轴突发生变化,通过重复rTMS的刺激,对大脑神经元和相关功能进行改善。这种通过改善细胞膜电位对神经元进行调整的方式,是传统的电刺激和其他物理方法无法实现。
经颅磁(TMS/rTMS)刺激发展史:
1985年,Barker研制出第一台经颅磁场刺激仪,开始用连续的磁力线刺激人的大脑运动皮层,这是现代经颅磁刺激(TMS)的开端。1986以后有关磁刺激的报道就逐年增加了,1992年美国公司推出了第一台重复性磁刺激仪(rTMS),到本世纪初经颅磁刺激已广泛应用于各个神经科领域,2010年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将经颅磁与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完美结合研制出全新一代经颅磁刺激仪,为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了方便。